第151章_梦断三国
好吧书库 > 梦断三国 > 第151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1章

  半个豫州,四分之三的并州,以及朔方郡北部一大片的地方尽数让出,而且是在两年半里不断让出的!

  这个计策是曹植麾下的第一近臣司马懿献上的,而曹植只是略作思虑就赢了下来!虽然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敬意与惊异,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自己计谋的自信心!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里,魏国不断的败退。虽然也有胜利,但却很快就被更大的失败掩盖了。整整两年半,不断的败北让从曹植受到了无数的质疑声音,但是却被曹植生生的镇压下去,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曹植眼中没有半点败退的慌乱,而在两年半的不断失败中,他的眼神始终都是那么的自信!那是对自己的能力德信任,也是对自己会获得最终的胜利的信任!

  最终,待到汉国一众包括庞统在内的众人尽皆相信了新任魏王曹植不过是一个酒囊饭袋之时,曹植终于露出了自己磨砺了数年的锋利獠牙——先是夏侯渊与张颌两路骑兵轻装袭击了汉军的粮道,其次,却又多次让刘备有一众错觉——只要再加把劲儿,就可以拿下关卡。

  刘备穷极一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他奢望着和自己的先祖刘邦一般白手起家,最终夺取天下!兼之两年半的基本全胜的时间让一生大部分都是吃败仗而且很多都是在曹植的老子——曹操手中吃到的刘备,心中憋了一把无名之火!他要一雪前耻!既然曹艹死了,那么就在他小子身上找回场子!

  最终,汉军拿下了并州,但是此时曹植已经命人将所有的粮草等战争重要的物资一粒不剩的运走,这时汉军中很多人意识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但是已经晚了!

  五日后,粮道被劫的消息传到了汉军大营中,顿时大部分都是杂牌军的汉军顿时军心大乱,难以再战,但是进来容易,想要退出可就很难了——暗中已经许诺给吴国好处若干的魏国将从南线和北线调来的数万生力军调来,然后就是痛打落水狗的过程!最终,在魏军有意的驱赶下,刘备仅率领一万不到的大军被困于受降城中!

  “曹植小儿比他老子曹艹还要狡诈!孤穷极一生,却还是要败在他曹家手中?”已经奄奄一息的刘备气的不轻,嘴里还不时的叨叨几句,但是却只是对改变大局无关紧要的唠叨抱怨而已……

  “大王,曹植命人射入书信劝降,不若大王将计就计,假意投降,却趁机突围出去如何?”此时刘备身边仅有廖立在旁。

  “公渊啊,孤驰骋沙场数十载,却总是栽在他们姓曹的手中!孤不甘心!所以,孤决意死在这里……”本已经有些玩完的刘备忽然眼神灼灼的看着廖立,“孤要轰轰烈烈的死去!公渊可有妙计与孤?”

  “这……”这计策自然是有,但是廖立却不敢说出来!因为这事儿一旦败露,就算是庞统及自己的诸位好友已经身份显赫,却也难以保全自己!自己可刚刚出仕数载而已!自己还壮志未酬!

  “公渊勿忧,这事儿是孤自己的决定,与你无关,稍后孤就命人书写一份遗嘱,命你与士元,云长,子龙为辅政大臣,在阿斗尚未有能力自理朝政之时,由尔等辅佐。同时今日之事,孤也会一并写入。所以……”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与杀意,“孤今日就做一个恶人,若公渊不说,则今日这里就多躺一个人……”

  “诺……”廖立缓缓的将自己心中所谋尽皆告知刘备,刘备眼中的神采也随着廖立叙述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的亮了起来。

  建安三十三年六月,汉王刘备向世人展示了他能够成为三大巨头之一的度量——刘备亲身为饵,以城内仅六千余人的败退汉军诱七万魏军入城,之后纵火焚城,魏军死伤无数,逃出者十不足一……

  新汉王刘禅继位,由庞统,关羽,廖立,赵云四元大臣担任辅政大臣,但是因为双方尽皆损失惨重,所以只得罢兵言和。

  唯一的动静也就是新汉王刘禅在数多大臣的进谏下追封自己的父亲刘备为汉昭王。

  而吴国却也没有闲着,虽然没有参与到这场汉境内的纷争,但是天下并非只有大汉这一国的存在——在魏军表示诚意先行撤出主力西进后,吴国也陆陆续续的将大军撤出,同时由辽州东渡,进入倭国,此时倭国还是战国时代,众多的势力范围错综复杂,战乱不断,而吴国很友好的发扬了和事老的角色,当然很多人都不听话——毕竟你一个外来户凭什么充当执牛耳的角色?

  于是吴国的主帅张战同学就向倭国的诸多大名们展示了什么叫霸道!

  不听话?很好!打!

  听话?更好!交出权力!不交?那对不起,当和事老很费力的,所以继续打!整整十五万大军被陆陆续续的派遣到倭国国土上,最终在刘备死后三个月,也就是建安三十三年九月十七日,倭国全境被吴国拿下!而倭国虽然资源贫乏,但是却有比较不错的黄金储备,这可是好东西啊……

  不得不说,虽然倭国士卒战力低下,但是前赴后继的拼死战斗,却还是让吴国损失不少的战力,在倭国投入了十五万大军,前前后后歼灭了五十万倭军,但是吴国却也损失了将近八万的兵力,而且倭国中还时不时的有小波的反对势力组织的武装反抗,所以吴国又从本土抽调了六万大军前往镇压,三国中地盘最大,兵力最多,但是能够自由调动的兵力却最少!这让本有心讨伐另外两国的吴国只得眼睁睁的看着机会从手边溜去,孙策更是急的直跺脚!

  而又趁机作乱的刘协最终被惹恼了曹植,在一众大臣的建议下,曹植最终还是决定采取强硬手段!

  当然这事儿自然不会让曹植亲自动手……

  却说司马懿等一班文武,入见献帝。

  司马懿奏曰:“伏睹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群臣会议,言汉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与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祖宗幸甚!生灵幸甚!臣等议定,特来奏请。”

  刘协见此奏大惊,半晌无言,觑百官而哭曰:“朕想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百官再从公计议。”

  司马懿引李伏、许芝近前奏曰:“陛下若不信,可问此二人。”

  李伏奏曰:“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当代汉之象也。”许芝又奏曰:“臣等职掌司天,夜观乾象,见炎汉气数已终,陛下帝垦隐匿不明;魏国乾象,极天际地,言之难尽。更兼上应图谶,其谶曰: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以此论之,陛下可早禅位。鬼在边,委相连,是魏字也;言在东,午在西,乃许字也;两日并光上下移,乃昌字也:此是魏在许昌应受汉禅也。愿陛下察之。”帝曰:“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王朗奏曰:“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帝大哭,入后殿去了。百官哂笑而退。

  次日,又是同样的事情,刘协虽然没有停止过对权力的向往,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胆量,见百官尽皆为魏国尽心,心中自是胆怯不已,不敢出去,曹植久等不见刘协,遂暗中使眼色与司马懿,司马懿点头而退,不过片刻,就见曹休夏侯尚率领五百大戟士入内请求汉帝到大殿之上!

  皇后曹华大怒,将汉献帝护与身后,“尔等仗剑入宫,俱是汝等乱贼,希图富贵,共造逆谋!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今吾兄嗣位未几,辄思篡汉,皇天必不祚尔!尔等今日之行,必遭天谴!”旋即抱着汉献帝大哭。

  “躲于妇人身后,可算得上高祖后裔?”曹洪大笑道。

  刘协羞臊之下,最终还是选择出去。“朕愿禅位于魏王,只愿晚年得保太平。”

  魏王必不会伤害与你。“曹洪见刘协鼻涕眼泪尽出,心中自是鄙夷不已。

  最终汉献帝只得令程昱草禅国之诏,令司马懿赍捧诏玺,引百官直至魏王宫献纳。曹植大喜。展开诏书,其上言诏曰:“朕在位四十年,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丞相魏王。王其毋辞!”

  曹植听完旋即大笑而出,却没有给与半分回应。

  “魏王这是何意思?”传召使臣不解问道。

  司马懿眼中的忌惮神色越发的浓重。“魏王大笑表示自己才疏学浅,尚不堪登顶。”旋即就代曹植书写一封奏章,其言曰:植狂妄之辈,德薄学浅,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汉献帝览表后,心甚惊疑,谓群臣曰:“魏王谦逊,如之奈何?”

  司马懿曰:“昔魏武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诏,魏王自当允从。”

  汉献帝不得已,又令桓阶草诏,遣高庙使张音,持节奉玺至魏王宫。曹植开读诏曰:“咨尔魏王,上书谦让。朕窃为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幸赖武王操,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除凶暴,清定区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sar.org。好吧书库手机版:https://m.hbsar.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