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超级锂电池定价!_让你去背锅,你居然创造万亿市值
好吧书库 > 让你去背锅,你居然创造万亿市值 > 第237章 超级锂电池定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7章 超级锂电池定价!

  “3万吨锂离子的成本是99亿元,平摊到8400万度容量电池上,平均每1度容量电池的成本为117.85元,以此计算,我们100度容量电池的原材料成本为11785元。”

  “15万人工,每人平均月薪资是4000元,一个月加起来就是6亿人民币,还有我们的设备、厂房成本是450亿,456亿成本平摊到每1度容量电池上,平均每1度容量电池成本达到660.7元,以此计算,我们每100度容量电池的综合成本是66070万。”

  “这还没有算上制造电池使用的其它材料,大概算起来,每100度容量超级锂电池总成本不低于8万元,差不多是特斯拉Model3电池成本的两倍。”

  “超级锂电池轻巧,特斯拉Model3电池重量是900公斤,如果我们把超级锂电池设计成特斯拉Model3动力电池一样的大小和重量,一块超级锂动力电池的电池容量便会达1100度,那一块这样的动力电池成本价格就达到将近90万元。”

  “我们公司内部对利润进行过讨论,至少要保证有10%的净利润,那一块1100度电容量的动力电池,售价就达到100万。”

  “董事长,以下就是我们孚能科技内部会议讨论出来的意见,准备设计三款动力电池,第一款是200度容量,定价20万元,专门供应给主要销售25-35万价位车辆的品牌车企。”

  “第二款是500度容量,定价55万元,专门供应给主要销售60-85万价位车辆的品牌车企;第三款是1000度容量,定价110万元,专门供应给销售百万价位以上豪车的车企。”

  陈伯言口若悬河地阐述着,详细介绍了孚能科技即将推出的三款超级锂电池的定价策略,以及超级锂电池每度的成本情况。

  从他话面上看,这些超级锂电池的成本之高令人咋舌,它们的价格远远超出了当前市场上主流动力电池的价格水平。

  霍政的眉头微微皱起,觉得陈伯言所说的似乎存在一些问题。

  想了想,霍政语气坚定地指出:你将所有的成本都集中在了这8400万度电池上面,但我们的年产能实际上是500亿度容量电池。”

  ”你应当将厂房、机械设备和人力等各项成本平均分摊到这500亿度容量电池上,而非仅仅局限于8400万度容量电池。

  霍政敏锐地察觉到陈伯言在成本计算方面的疏漏之处,他认为,这种将全部成本归拢至8400万度容量电池的做法显然不合理。

  只有通过将成本均匀分摊到500亿度容量电池上,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的成本状况,这样的计算方式才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参考,有助于做出明智的决策。

  当然,如果想的是依靠这8400万度容量电池回本,这么算确实没什么问题,但霍政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

  从这里可以看出,霍政与陈伯言之间存在着战略上的分歧,陈伯言想要一次性回本,而霍政则更倾向于细水长流的方式。

  当陈伯言听到霍政的言论时,他的眉头也不禁皱了起来,因为他所的确是想通过销售第一批电池来回收所有成本,随后再逐步降低价格。

  这种策略对他来说是有其道理的,毕竟在市场上,降价相对容易,但涨价却很难,超级锂电池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电池技术,甫一问世便具备足够的噱头,理应以高价出售。

  此外,高科技产品本身就应该追求暴利才对。

  “我对你们计划推出的三款超级锂电池并无异议,但成本绝不能如你们所计算的那样,每一百度电池的成本应算作1.5万元。”

  “至于定价嘛,可以设定为3万元。也就是说,你们的第一款两百度容量的动力电池,售价应当定在6万元。这么一来,一块两百度容量的动力电池,其净利润便可达到约3万元左右。”

  霍政根本未给陈伯言任何辩驳的机会,当机立断地做出了决策。

  陈伯言显然仍有话想说,然而他尚未开口,霍政便紧接着说道:“我们绝对不能让高科技变得高不可攀,务必尽可能地服务于每一个人,这也是我们身为企业家的责任所在。”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高科技惠及大众,更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否则,价格抬得的那么高,全世界仅有极少数的消费者能够承担得起,这对于占领市场极为不利。

  而陈伯言听到这话,心中原本要说的话顿时如鲠在喉,不知如何表达。

  他琢磨着这番话确实言之有理,便颔首示意道:“嗯,我明白了,回头立即召集会议重新调整方案。”

  紧接着,霍政一脸肃穆地宣称:“给你们十天期限,务必确保四月十五日正式投入生产。”给陈伯言一点时间压力。

  陈伯言并未推诿,爽快应承下来:“没问题。”对于他而言,十天绰绰有余。毕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材料一到,即可投产上线。

  待超级锂电池的定价及投产日期敲定后,霍政将关注焦点转向超磁感应充电装置:“那么,超磁感应充电装置的进展怎么样了?”

  陈伯言胸有成竹地回应道:“超磁感应生产线与超级锂电池相同,均已筹备妥当,包括两万名工人以及所需生产设备。”

  “一旦全线开动,每个月可产出十万台成品,至于成本方面,每台超磁感应充电装置大约需要三万块钱。”

  语毕,陈伯言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图纸,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递给霍政。

  霍政接过图纸仔细端详着,这份图纸展示的正是超磁感应充电装置的独特外形设计方案。与现今常见的充电桩截然不同,这种超磁感应充电装置被深埋于地下,当车辆停放其上方时,便可实现由下而上的电力传输,充满了未来科技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sar.org。好吧书库手机版:https://m.hbsar.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