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8将在外_隆万盛世
好吧书库 > 隆万盛世 > 1058将在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1058将在外

  第969章1058将在外

  魏广德想的对不对,只能说还真让他蒙对了。

  缅甸的民族关系复杂,缅甸国王只是对平原地区实施统治,在山区少数民族实行土司制度。

  英国人保留了这一制度并采取分而治之政策,利用少数民族间招募雇佣军镇压反抗。

  古代缅甸政治结构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松散而雅致,除了首都及近郊地区在缅族贵族和官员的细腻照料下盛开之外,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则主要实行“土司制”。

  宛如各具特色的花瓣,在当地首领的统治下独立绽放,他们以进贡、通婚或提供兵员等方式与中央政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臣属关系。

  当英国人涉足缅甸,他们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削弱本土势力,而是有意识地煽动各族之间的对立,宛如一阵阴风,使得原本和谐的民族关系变得风雨飘摇。

  英缅总督不仅保留了山区少数民族原有的土司制度,更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巧妙地在少数民族间招募雇佣军,利用这些军队去镇压缅族或其他各民族的反抗。

  在镇压山区少数民族的过程中,英国人逐渐发现,这里的民众性情彪悍、桀骜不驯,就像一匹匹未被驯服的野马,只听从于原来的土司。

  这个发现仿佛为英国的殖民统治打开了一扇大门。

  1886年,殖民地官员在给英国政府印度事务大臣的信中写道:“掸族、克钦族和其他山区部落是在世袭头人的统治下生活,他们的权威足以维持他们的秩序。

  在那儿不需要对付分散的大众,而只需对付具有高度组织、以道德和行政管理的个人统治者。

  如果我们获得了这些统治者的忠诚,我们将会尽可能快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所有的征兆都表明这不是一个困难的任务。”

  而在这一时期,英国人还将罂粟的种子带到了缅甸。

  缅北的掸邦、克钦邦,如同一片神秘的乐园,是世界上最优质的鸦片生产地之一,这里的土壤似乎特别适合罂粟的生长。

  在当地势力发现了这个发财机会后,他们迅速扩大罂粟种植,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军队,“以军护毒,以毒养军”。

  这片鸦片王国逐渐演变成“金三角”最大的制毒、贩毒地区,犹如一个无法破解的诅咒,使缅甸人民陷入了无尽的深渊。

  “分而治之”作为一种统治政策十分古老,历史上,罗马帝国、埃及、波斯帝国以及拿破仑时期的法国都曾经实行过这种政策。

  英国是典型的海权强国,其基本地缘特征就是领土面积有限且远离大陆,经济和商业主要靠海洋通道将其不连贯的领土连接在一起。

  这使英国具有将欧亚大陆国家分裂为较小单位的固有倾向――因为国家越小,就越要依赖强国,国家越小也越容易被掌控。

  英国统治者明确提出“分而治之”政策是在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后,莫拉达巴德地方驻军司令官琼柯克中校在一份文件里写道:“我们的态度是尽力维护现存的宗教和种族分裂,而不是使之融合,分而治之应该是印度政府的原则。”

  孟买总督爱尔芬斯顿非常赞赏这种观点,他在一份备忘录中写道:“分而治之是古罗马的座右铭,也应当是我们的座右铭。”

  因此,英国“在每一个殖民地里进行分化,利用这一部分去反对另一部分。”

  这就是英国在其殖民地统治中惯用的“分而治之”政策,而这种统治方式也被推广到其他的英国殖民地。

  值得注意的是,二战后,英帝国从其殖民地精心撤退之后出现的印巴分治问题、南非种族问题、新马问题、中东领土纠纷及族群冲突等问题,某种程度上与英国的殖民统治遗痕不无关系。

  大明有没有实力殖民这些地方,就当下肯定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最多就是通过蛙跳的方式,在沿海建立一些据点,通过水师航线相互连接在一起。

  只是当下的通信条件限制,地理太远的地区,还是任命全权总督为好,统领一地的军政大权。

  而这样的封疆大吏,要想赢得稳定的统治环境,自然离不开大明背后的威慑。

  以前的大明之所以在郑和下西洋获得巨大成功后,为了所谓节省国力收缩了海外的扩张,那是因为没人意识到其中巨大的利益。

  可魏广德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其中巨大的好处。

  西班牙一个在欧洲中流的国家,就是凭借先人一步进行的大航海时代,在美洲获得无数财富,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强国,甚至有胆量单挑欧洲其他国家,发动所谓神圣战争。

  书案上的纸张,魏广德不打算现在交给张居正他们,让他们参与商讨,他要等李成梁那边的反馈。

  看看李成梁这样的沙场宿将有没有其他办法,解决缅甸统治难题。

  不管怎么说,李成梁做了几年的辽东总兵官,对安抚女真诸部办法肯定很多。

  就在魏广德做好记录,准备先收起来的时候,芦布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书。

  他走到魏广德书案对面,躬身小声说道:“老爷,兵部谭大人派人送来一份文书,是直接交到我手里,让我交给你。”

  “嗯?”

  魏广德愣了愣,伸手就从芦布手里接过那份文书。

  这份文书应该说属于兵部那边的文件,没有通过司礼监登记再转到内阁,那就不属于正式上奏。

  对于这样的事儿,以往都是私下里,几个人当面说,可没有出现递过来文书却不走正常流程的情况。

  拿到手里,魏广德快速打开翻看,随即就明白过来。

  手里的文书是一份抄本,是戚继光接任辽东总兵官后上的一份治理辽东的韬略。

  对于辽东,戚继光在了解辽东的情况后,觉得原本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是对的,所以并没有多话,而且他是总兵官,负责女真诸部的是辽东巡抚,他也就是管着怎么打仗,自然也不会主动涉及其中。

  即便辽东一直都是实行军事管制,可在辽东最大的还是辽东巡抚。

  他这份文书的主要内容,其实是明军在抓获王杲后,如何剿灭王杲残部。

  王杲虽然已经授首,可是王杲的两个儿子还在,明军大军压境的过程中,两个儿子一个躲在察哈尔,另一个则销声匿迹,完全隐藏在辽东茫茫大山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sar.org。好吧书库手机版:https://m.hbsar.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