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惊雷_春花秋梦
好吧书库 > 春花秋梦 > 第三十三章 惊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三章 惊雷

  “最近学习怎样,能学下去吗?”妈妈在饭席间问女儿。

  “可以。”小媱小声应道。高二开学已一个多月,课程变得更集中,也学得更深入,不会像高一那样科目多得无以暇顾,也就不会有“学无止境”的无力感。

  妈妈问起了,不这样回答还能怎么回答?说自己学得不好,只会被妈妈骂一顿,妈妈也不能帮上任何忙。

  “那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和老师、同学的关系还可以吧?”

  “还可以……”

  小媱不知道妈妈怎么会问起这个。妈妈向来只是问学习,不会问自己的生活情况。既然说到生活,她不由得想起在校全宿的事情。妈妈一直以饭堂伙食不好为由,要求她像从前那样每天中午、傍晚回家吃饭。其实,全校那么多人还是一样在饭堂里吃饭,并没什么问题啊!九月初申请在校住宿的时候,妈妈曾说过段时间会换工作,换工作之后就让她住进学校里,不用再回家吃饭。她一直期盼这天的到来,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妈妈还是没有换工作,她仍得天天往家里跑,疲倦而压抑。

  她是多么的想摆脱家庭的控制,开始独立一点的生活。

  “在学校生活挺好的啊,同学们都很友好,有事相互帮忙,而且学校的条件也不算差,最重要是方便,不用整天跑来跑去……”小媱小心地表露内心的诉求。妈妈不是不明白女儿的心思,但她此时的要聊的并不是这个。

  她也懒得拐弯抹角了,用教训似的口吻对小媱说:“你也长大了,应该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影响学习,明年这个时候,就高三了,时间是很紧迫的,有些事情,就等以后再想,比如说等到大学啊……当然,最好是大学毕业之后……”妈妈自顾自地说着,小媱听得一头雾水,但她知道,妈妈每一句话,都会有“深层意思”,她肯定是做错了什么,妈妈才会说这样的话,纵使自己听不懂,也应该有所反思。

  “知道了,妈妈。”她诚恳地应着,抬头看见妈妈无比严肃的神情,心情越发纳闷。

  妈妈看见女儿若无其事地吃饭,而且刚才的回答又如此爽快,如此坦然,心想应该是没听懂自己的意思。那有必要把事情说得更具体更严重一些:

  “妈妈有个同事,她的女儿比你大一届,不过当时没考上重点高中,跑去念普通高中了。高一的时候成绩挺好,还拿了奖学金,但高二就不行了,跟班里的一个男生谈恋爱,无心向学,成绩变成全班倒数!那男的也不是什么好人,跟家人吵架后外出打工,女的也闹退学,说要要跟男的一起出去。你说,好好的一个女孩,就因为太早谈恋爱而断送大好前程,冤不冤枉?亏她父母还天天加班,做牛做马的供她读书!她对得起她父母、对得起她自己吗?你说,对不对得起?”

  小媱默不作声,原本嚼饭的嘴巴已停住,整个人像雕塑似的呆呆地看着饭碗里的一粒一粒米饭。

  “要是我家小媱也这样,就真是白养了,生只鸡蛋好过生小媱,你说对不?”妈妈说着夹一口苦瓜到小媱的碗里,见小媱若有所思,又补充道:“生只鸡蛋还可以拿来炒苦瓜,生小媱有什么用?不能拿来煎,又不能拿来炒,是不是?”

  小媱拼命往嘴里扒饭,心情很沉重,而至于妈妈问的话,真不知该如何回答她。

  “告诉妈妈,在学校是不是认识了一些很有趣的男生?”妈妈温柔地问她,想套女儿的心里话。

  小媱早就知道妈妈的用意,遂坚定地回答:“没。”

  赶紧扒饭扒饭,用食物来填充自己的心虚。

  片刻,她又觉得没这样的必要,因为事实上她真的没有谈恋爱。纵使她喜欢上别人,别人也未必会喜欢她;进一步说,就算两个人相互喜欢,也不一定就得“谈恋爱”。她在那所管理严格、学风浓郁的重点高中里生活一年多,关系好的男生女生也很多,但是谁都不会认为他们在“谈恋爱”。

  妈妈怀疑地盯着她。她感受着妈妈逼人的气势,不敢直视妈妈,表面仍然平静地吃自己的饭,不着半点痕迹。

  妈妈也不敢一口咬定女儿就有这一回事。她有时候看见女儿一个人坐着寻思,寻思时又无缘无故地发笑,才会起这样的疑心。

  “妈妈你不吃饭吗?”小媱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若无其事地反问妈妈。一双无辜的大眼睛善意地眨呀眨,让妈妈发不出半点火来。

  “吃,有饭吃怎么不吃?”妈妈冷冷地答道。再看女儿一会,女儿似乎没什么不妥。昨天趁她上学还特意翻过她的抽屉、书架和衣柜,想寻找证据,然而除了在书架上发现一本名叫《简·爱》的书外,并没发现任何的“不良”的苗头。而那本叫《简·爱》的书,封面后的空白页上盖有学校的公章,是女儿“作文大赛”获奖后学校作为奖品颁发的。不过,“不怕一万,最怕万一”,她还是把这本书锁进了箱子。现在,她想起自己的女儿从小到大一直伴在自己身边,性格乖巧又听话,而自己一直以来都对她管教甚严,连看电视也限制她看,她哪来的机会去学习那些情情爱爱的东西?

  或许是自己太敏感了。如果冤枉起自己的女儿,那非常不好。

  想到这里,她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女儿,于是又往小媱碗里夹菜,叮嘱道:“没有就好!你年纪尚小,恋爱这东西,还是等到以后再考虑吧。”

  妈妈竟然完全相信了自己的话,这让小媱不知是好是坏。

  她不是没意识到这段时间自己的变化,并且她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的状态。上课下课、活动自习、走路骑车,她都尽可能地控制自己不去思念那个人。但那份思念就像她的影子,去到哪这就跟到哪,一不防备就遁入心房,真奇妙。

  唯有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专注时可以不想,空闲下来的时候,它又像小地鼠般,瞬间从脑海钻出来,喜得自己跟着它满脑海乱跑。自从有了这种“感觉”之后,她觉得她的世界犹如雨过天晴,迷雾和阴云全被驱散,万物皆生意盎然。她之前所厌倦的压抑而无趣的生活,也开始绽放光彩;她所忧虑的文理选科的遗憾,也渐渐被她接受;过去的那些让她懊恼的事,也渐渐不去回忆——尤其是之前她一直纠结的“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涌上心头。

  最重要的,就是她的“怪癖”已好长一段时间没发作。初二之后,兴许中考压力大,加之她“心病”越来越严重,异常懊恼的情况下,她就会用手指狠狠地掐自己的大腿,所以她向来不敢穿裙子。但现在不同了,第一,她心情格外的好,即使有时会苦闷,也未到达要掐自己的地步;第二,她想穿裙子——裙子是那么的好看。

  妈妈跟她说,万万不可“谈恋爱”。她也觉得自己不会。电视剧终归电视剧,现实中哪有这么多打情骂俏和生离死别。她想的是在空闲的时候和他聊聊天、散散步,一直以同学相称,这就足够了。而这些,不正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吗?

  只是当她和华卿待在一块的时候,她心底又会冒出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要是能像现在这样子,和他永永远远地待下去,那该有多好啊。

  这样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像吸血鬼那样吸走她所有的思绪。大可怕了,她必须找个人来帮忙解决。她想起沐月和宛桃。沐月尽管和自己感情最深,但她在生活上大大咧咧,一些细腻的情感未必体会得到,所以还是找宛桃比较好,宛桃比较有想法,一定能给自己建设性的意见的。

  她就这样天真地决定了,却不知道,这是宛桃的优点,也是宛桃的缺点。而她正是由于听信了宛桃的话,日后的生活才蒙上一层浓重的灰色,又或者说,“如逢大劫”。

  晚修放学,华卿没来找她,正好,她可以去找宛桃。

  两人站在走廊的尽头,靠在栏杆上聊天。这段走廊没人会过来,它对应的高二(14)班是一间空教室,并且这边的走廊没开灯,不过,借着(13)班投来的灯光,还不至于见不着人——这好,可以说出自己的心事。

  她以为宛桃听后会震惊,然后对自己各种打趣,让自己陷进羞涩和尴尬之中,然而宛桃并没有。她既不起哄,也不开玩笑,更没有打压她,只是埋怨一句说:“高一时候我就察觉出来了,当时问你,你还赖死不肯承认,啧!”没等小媱回应,又叹一口气,想起自己过往的痛苦经历,颇有感触地地跟小媱说:

  “你们很难在一起的,说得难听点,就是你们不会有好下场。”

  小媱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她略一思考,反诘道:“我知道现在不可以,但……以后呢?”

  “以后”这两个字,小媱说得如同蚊吟,她想,但是她从来没这样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望。

  ——以后。这已是她对未来的最大胆的畅想了。

  宛桃没马上回答她。她内心便在嘀咕:为什么不可能?现在不行而已,以后呢?以后的事谁敢担保,话可别说得这么绝对。

  “不会。”宛桃轻蔑一笑。她不只是嘲笑邓小媱,还是在嘲笑那个过去的自己。两年前,她也像小媱那样萌生“永远在一起”的想法,准确一点,应该是“病”得比现在的邓小媱还要严重。那时候,她和梁俊文关系甚好,并且双方一起立下“誓约”,她以为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得到了世间上最纯洁最赤诚的“爱情”,并一度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它”。

  可结果呢?

  “幼稚、浅薄、白痴。”每次想起过往,宛桃都会咬牙切齿地在心底骂自己。眼前的小媱和当年的自己一模一样,这便勾起了她那哀伤而深痛的记忆。她不希望小媱步她的后尘,尤其是不想她像自己那样经受心灵上巨大的创伤,遂决定点醒她、“挽救”她。

  她想起梁俊文写给自己的最后的那封“分手信”,信中梁俊文少有的“成熟”和“睿智”,宛桃曾努力地要把信的内容忘记,然而那些观点早就像电焊似的一个字一个字焊进她的大脑,越是想忘记,就越是记忆深刻。

  梁俊文在信中,将“分手”的理由一一列出:

  ……我和你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我每天看到的和你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很久没有共同的深入的交谈了。我把我的事情跟你说,你不清楚;你把你的事情告诉我,我亦只能想像而没法体会。所以到后面写给你的信里,我基本上“无话可说”——真不知道该跟你说些什么。我曾说,在家里聊电话不方便,又说,家里的固话停了,这些都是骗你的。我只是不敢面对电话里无话可说的尴尬情景。写信可能还会有周旋的余地,所以我努力装着很高兴很乐意的样子来给你写信,然后又装出很期待的样子等你回信。我之所以这样“假装”,是因为我不想辜负你。可这样子,很累,真的很累。每次写完信,又或者看完你寄来的信,我都会暗暗忧伤。为什么我们还要这样继续下去?为什么我们还要装着快乐?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迫自己做对方的知心恋人?——还要这样来来回回地写信,信上的故事都很乏味,不是吗?

  已经分开大半年,正如我妈妈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和人之间只会越走越远。我在这边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改变,这些你没法预料的。同样,你的改变我也没法预料。倘若你我多年未见,有一天重逢,你发现我学会了吸烟、酗酒、打架、赌博等等,你还会爱我吗?别傻了,人是会变的,不要将过去产生的情感用在未来人的身上,这样很愚蠢,也很不切实际。

  ……

  你说如果你父母不让你转学你就干脆不读书过来找我?别傻了,郭敬明说得对,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我们还不能养活自己,硬要过来,只会让大家痛苦,谁也不幸福。

  我妈妈还说,我们现在年纪轻轻,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会上高中、上大学,大学之后又会到社会上工作。我们还会遇到更多更优秀而又更值得信任的人。等着我们的惊喜还有很多很多呢。初中的这些人、这些事,不过是茫茫大海里的一瓢水。我们不断经历,又不断遗忘,而最先遗忘的,往往是我们最早获得的。所以现在放弃,也是明智的选择,你也不要太伤心了……

  虽然这些话曾经深深地伤害过宛桃,但是宛桃依然不得不佩服梁俊文这“奶油小子”的聪明才智。文采斐然,说理透彻,真不愧是同学眼中的“好孩子”、爸妈眼中的“心肝宝贝”。他在信的最后还写了一句相当“励志”的话:“如果上天不能让我们如愿地得到,那一定是赋予我们更重大的使命。”

  如果梁俊文在场,暴躁的宛桃想必会跳起来给他一巴掌。

  宛桃是不会原谅他的,当初立下山盟海誓的人是他,可背叛的人也是他。自己当初用情之深,而他却在“耍猴子”。

  可是,当宛桃冷静下来之后,宛桃又不得不承认,这封信说的并非毫无道理。

  “你俩很难在一起,就算现在说好了在一起,到后面也会分开。他学习比你好,现在是‘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两年后可能就是‘985’与不知名大学之间的差别。所以大学肯定会分开。分开之后,除非经常见面,不然的话,总有人会取代你的位置。情感可以被岁月冲淡,人也会变,时间长了,人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你们的感情就越行越偏,到最后可能就没共同话题了。说什么‘地老天荒’、‘海誓山盟’,不过是一时的感言、一世的谎言。别那么幼稚去相信了,好不好?”

  宛桃想起当年的自己曾经相信过,悔恨之意油然而生。她越说越“入戏”,到最后完全没把小媱当回事。与其说她在劝导小媱,还不如说她穿越到过去,和当年那个傻乎乎的自己展开对话。

  小媱疑虑地低下头。她也觉得,分开是必然的,华卿学习那么好,日后肯定考上重点大学,而自己这点成绩,可能连大学也考不上。

  宛桃总是自以为是,而她总是自行泄气。

  宛桃继续慢慢地说道:“以后的日子还长,到时你们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各自有各自的交际圈,肯定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男生女生,这个世界比你好比你优秀的大有人在,他们或许更合适走在一起——水平相当,层次相同,交流起来更容易吧……当这样的人真的出现时,没有人会拿它来开玩笑,更没人会因为高中的一个无知的承诺而抵掉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变节的人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高中再美好也会忘记,就像你现在已把你的小学同学忘记了一样。”

  “不会的!”小媱突然大声反驳,肩膀随着呼吸而急促地上下起伏。她觉得假若是双方共同约好的事情,她绝不会率先变节。正因为太急于澄清自己,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那句“不会”才会如山石崩塌般破口而出。

  幸好此时五楼的人全都散尽,楼下的校道人群熙攘,声音嘈杂,没人会在意到那远在五楼上的激愤的叫喊是怎样的一回事。

  宛桃并没因为小媱刚才的抓狂之举而退让半分,她冷漠地站在栏杆上,目视远方,还没等小媱平静下来,又缓缓说道:

  “人是会变的,别傻了……就小学时有个男生跟你关系非常好,分开好多年后突然回来跟你表白,你会接受吗?会不会?”

  小媱顿时语塞,她想起了王志海。即使那天王志海不跟她表白,她也不想和他再来往了,因为时隔这么多年,大家接触的世界完全不一样,聊天都聊不到一块去,又怎能成为当初那样的好朋友呢?见面了可能就是客套一番,仅此而已。

  小媱没回答,但宛桃知道她不会接受。

  “所以说,人是圈子里的动物。”宛桃懒得再说,转身下楼。

  观点不如人意,然而迷茫中的邓小媱已没别的道路可借鉴。宛桃是过来人,又是自己的好朋友,是不会骗自己的。

  她只好选择相信,心中悲苦,眼泪就在眶里打转。迟疑了一会,才步履沉重地跟着宛桃下楼。宛桃停下来等她,两人最后并排着走回宿舍。宛桃知道,这个时候跟小媱说什么都没用。她需要的,是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小媱也没跟宛桃说话,只顾走自己的路,边走边想回忆宛桃刚才说的每一句话,她多么希望能从中找到破绽然后加将其推翻。然而,即使推翻了又能怎样?不过是赢了一场“口水战”,事实依然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宛桃的观点是她自身实践后总结得到的,比自己凭空想出来的“理所当然”的理由要更具备说服力。

  她似乎明白了宛桃最后那句话的意思。宛桃说,人是圈子里的动物——是的,人是圈子里的动物,如果两个圈子不能交织在一起,与其彼此遥遥相望,还不如相忘于江湖,各自开始全新的生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sar.org。好吧书库手机版:https://m.hbsar.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